闫向军:“超级黄金周”真的人满为患了吗?
发布时间:2017.11.20 来源:韦陀一杵 浏览量:5721
从1999年国庆第一个“黄金周”开始算起,到2017年国庆黄金周,中国的黄金周已走过18年。18年来,没有一项国家政策像黄金周假期这样经常性地引发热议甚至争论,是加一个?还是减一个?要么合一个?毫无例外,2017年国庆假期这个“超级黄金周”后,又吵吵起来。争论焦点源头之一是黄金周人多,人忒多,而且人满为患!既然都为“患”了,又好像说不清人如何“满”?且“患”在何处?凑个热闹,也说点黄金周“人满为患”的事。
按照1999年国庆黄金周全国旅游接待人数2800万人次,到2017年国庆黄金周全国旅游接待人数7.05亿人次来算,中国黄金周接待人数增长25倍。没有人会认为18年间全国景区接待量增长25倍,这是国内旅游的市场容量增长的缘故。同样的,2017年国庆假日期间全国接待人数按可比口径前7天与2016年同比计算,增长11.9%,也不意味着景区接待量增长11.9%。早些日子,城里的老百姓到村里溜达一圈,摘几个果子,花钱在老乡家里吃顿饭,没有人认为这也是旅游行为。旅游意识的形成,旅游观念的改变,旅游行业的发展,旅游市场容量的扩张是超乎想象的。与此同时,相当多的传统景区这几年黄金周接待量是停滞甚至是下降的。在人口总量相对稳定,旅游目的地市场容量大幅增长的前提下,以后所谓景区普遍性的“人满为患”是不可能的。
黄金周期间省市县旅游管理机构都有一拨值班工作人员,密切关注着目的地的各种旅游信息和数据。时间长了,就会摸出规律性的东西来,比如说“金三银四”。一般说来,目的地和景区黄金周七天中的高峰日出现在第三天,并不是每天都乌央乌央的,而且第七天甚至包括第六天的接待量一般还不如正常日的接待量,主要原因是大批外地游客主体在第三天抵达目的地景区并与周边游游客形成叠加,形成高峰日。比如2012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华山游客滞留事件就出现在黄金周第三天的高峰日。不过,如果因为天气或者其他原因(媒体大力渲染宣传等),大量周边游游客推迟出游,高峰日就不会在第三天出现或者峰值不明显,那么这个黄金周可以断定具备了“平稳有序”的客观条件,景区一般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人满为患”和拥堵滞留事件。
经过几年的实施,行业内对景区最大承载量概念有了较深的理解,尤其是黄金周期间对最大承载量的把控和处理也有了一定的经验。不过,还是有部分景区静态地对待最大承载量的概念,认为这一天进入景区游客没有超过最大承载量就成了,2017年国庆黄金周部分景区就出现未到最大限载量但已非常拥堵的现象。从这几年黄金周景区运行规律来看,即使在一天的时间内人流有高峰也有低谷,可以概括为“上山的车,下山的人”:景区黄金周一天中高峰时段出现在上午10点至11点左右,由于自驾车成为黄金周旅游的主要方式,这个时段主要是进入景区的道路和入口易发生车辆拥堵;下午2点到4点左右,大批游客出园同时又有后续游客进园,则是景区极易发生游客拥堵滞留的时段。而山岳型旅游区受地形影响,车辆和游客不易快速疏散,这两个时段的特点表现的尤为突出。这几年许多景区也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措施和办法,比如拉长进园路线,将入园口或者车辆禁行线向外延长扩展,添置摆渡大巴;改进游览路线,增加出园线路,禁止入园和出园线路交汇;在高峰时段加强疏导,控制入园节奏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从18年黄金周历史来看,七天时间处处日日阳光明媚风和日是不可能的。不久前和省内某景区负责人聊起黄金周景区运营状况,其坦言景区运营还是看天吃饭,就像郭德纲相声里说“刮风减半,下雨全完”,降温、雨雪等天气变化对黄金周景区接待人数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可以说是有黄金周以来影响客流最大的客观因素。这种天气变化主要是抑制了周边游短途游游客,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周边游短途游这类旅游需求的刚性不足,也说明可以通过主观措施调控高峰日的峰值。
2017年国庆黄金周最大的亮点是故宫博物院实行了限流和全面网上预约购票,其官网相关说明是:
1、每天故宫博物院的参观人数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建议观众避开每天10:00至13:00的高峰时段,参观更加舒适
2、故宫博物院参观每日限流8万人次,现场售票窗口将视具体情况适时停止售票,请旅行社和观众尽量选择网上预约购票,避免现场排队买票的辛苦,安检时可走专门的预约通道优先进入。
故宫从2011年9月25日开始网络预售门票,当年网络售票占比仅为1.68%。2012年至2014年,全年网络售票占比都在2%左右。2015年6月13日,故宫实行限流8万人次和实名制售票,全年网络售票占比提升至为17.33%,2016年继续提升至41.14%。2017年7月1日,故宫全面推进网络售票,每日8万张门票全部可网络购买,并开放当日票网售和现场手机扫码购票,当月实现网售占比77%。6年来,故宫网络售票占比不断提升,直至2017年国庆黄金周实现100%网络售票。而且,黄金周过后故宫博物院宣布:正式实行全网售票,每天8万张门票按全部网上销售,门票按上午时段和下午时段预订,现场售票窗口即日起关闭。这样既可以提前限流,又可以在当日按时段调控流量。至此,故宫博物院彻底告别黄金周期间游客人满为患和摩肩擦踵的“画风”,进入提前预约,有效限流,调控流量,有序游览的时代。
尽管国内的著名景区布达拉宫和莫高窟在此以前也已全面实施限流和和网上预约预订措施,但由于其无人可比的地位和黄金周这个非常敏感的时期,使故宫博物院限流和全面网上预约购票成为标志性事件甚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在几年以前是无法想象的,如果一大拨无法进入故宫游览的游客堵在门口,故宫管理方是否真的能承受住这个压力和风险,还真是个疑问。业者管理方和游客在经历黄金周的过程中都变得成熟了,令人感叹!由此也充分说明景区在黄金周期间客流均衡且有序平稳运行是可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是全面限流和全网预约购票,而且故宫、莫高窟等景区已经实现了在一天里按时段有序游览,削峰填谷。可以设想,如果在旅游产品要素中基本实现预约预订,尽量消除“说走就走的旅行”,黄金周在旅游质量较高的前提下平稳运行也是可以实现的。能够实现黄金周人不会“满”,更不为“患”。
说点题外话,故宫、莫高窟、布达拉宫等景区门票预约制的实现,对OTA的门票产品预订以及门票相关的产品预订的影响可谓意味深远,瞧瞧某OTA网上预订故宫门票和布达拉宫门票的说明就很有意思。(如果看不出来就再看一遍)
可以肯定在《旅游法》的约束以及故宫等标杆景区的示范作用下,会有越来越多的景区采用全网预约预订,照这个势头下去,对国内OTA目的地产品营销、区域旅游电商的崛起、竞争格局以及渠道和目的地供应商之间的博弈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黄金周期间旅游成为主要的新闻焦点,媒体要想在很短的时间内收集各方面的数据和信息,概括庞大的群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流动特点变得非常困难。这又是一个媒体碎片化、信息碎片化的时代,黄金周短短七天中,受众获取的信息是零碎的,不完整的。在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和自媒体与受众的信息交流过程中,容易形成一些习惯性的思维和认知,比如黄金周景区每天每时是“人满为患”,人不多就不是新闻。几乎成了惯例,每年黄金周媒体一般都盯着西湖、外滩等这样的开放式景区、公共区域甚至是商业街区,找个角度拍个照片就是人多。还有些自媒体说“有图有真相”,这“人满为患”的图可能是去年或者前年的,甚至2017年还贴出故宫博物院几年前黄金周的图片。加之部分景区经营管理方为了说明景区的吸引力和营销效果,为媒体提供的新闻素材中有意无意地加大“人满为患”的概念,添丁加口。两边一凑合,很容易在受众中形成天天时时地地“人满为患”的黄金周,而且每到黄金周媒体甚至业内的研究者拿出几年积累下来的“人满为患”图片和信息再开始新一轮的争论。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2017年的中秋节卡在国庆黄金周的中间,现代人没有了古人“千里共婵娟”的时空感,踩个油门就团圆了。哪怕事前也可以想到,国庆黄金周的“路上”要“车满为患”了。从近几年黄金周各方面的统计数据来看,家庭出游已占主体部分,公共假期的黄金周使“出游”中的“阖家”色彩越来越浓厚,像中秋象征家庭团圆的传统节日加入,让黄金周中探亲团聚因素大大增加,高速公路上分不清旅游车辆和探亲车辆,上海外滩和济南泉城广场等公共区域中也分不清旅游家庭和团圆家庭,旅游因素和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就构成黄金周的中国特色。
黄金周运行有“木桶效应”的特点,可也远远比“木桶效应”复杂的多,木桶的水满了,可以加长短板,可以把水倒到另一只桶里,甚至可以拆了木桶。但也得搞清楚这水是不是真的满了,搞清楚是不是有时满有时不满,搞清楚是气泡还是水。